一、 不一樣的教育理念 不是理論聯系實際,而是實際聯系理論。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要鮮明地提出孰輕孰重的問題。 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和集團,非常重視員工發展,也知道培訓的重要性,不惜重金送員工去聽“名家、名嘴”的公開課,去名校參加并非出自名校的“總裁班、總監班”,專家教授講得非常精彩,學員聽得非常認真,課程結束還會得到一大包學習資料,學員自我感覺收獲頗豐。可是回到實際工作中,還是無從下手,甚至比學習前更加迷茫,更加不自信了。這就是典型的“三動式”培訓:課上激動、課后沖動、回到實際工作中一動不能動。 這似乎是一個悲劇,不能不讓人聯想起現在的高等教育和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尷尬,這樣的培訓和結果與當今的高等教育何其相似。 精通的目的在于應用。我們不是不講理論,但我們認為最終要提供給客戶的不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是實際操作能力。 如果將理論比作廣告,實際比作電視劇,您是希望在電視劇里插播廣告還是在廣告里插播電視劇呢?很顯然,無論是企業還是人才,絕大多數希望的是前者。 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基于這個不一樣的理念,不能動搖。 星星之火堅決抵制講師“三自式培訓”(自說自話、自以為是、自我陶醉),敢于深入挖掘企業實情,量身打造顧問型企業內訓課程(詳情瀏覽www.upn8.cn/News_Show.asp?id=285)。
二、不一樣的課程設計 我們一切課程的設計均以100%滿足人才和企業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活學活用的實際效果為最終追求,用日常工作中的通俗語言將抽象、空洞的理論具體化、實用化,使學員通過課程學習能夠真正達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較高境界。 我們的課程分為崗位打包和專業特長兩類: 崗位打包課程是為了系統、深入地滿足崗位實操應知應會要求,而專業特長課程是為了個性化地滿足人才職業發展多知多會要求。如果崗位打包課程是“規定動作”,專業特長課程就是“自選動作”;崗位打包課程是“雪中送炭”,專業特長課程就是“錦上添花”。 這樣的課程設計不但對講師本身的實操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只會讓講師更加辛苦,經濟效益卻不如純講理論來得快。所以,絕大多數同行是不愿意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的。 然而,只要是負責任的咨詢教育機構,我想都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 三、不一樣的師資管理 我們選擇講師的標準: 不要講了多年的演說家,只要做了多年的實干家 不看有沒有專家教授的響亮名頭,只看是不是知行合一的行家里手 基于我們的課程設計,純粹學院派的教授和從未在企業真正從事過管理工作而被冠以“專家”名頭的演說家們根本無法擔當我們的講師。 因為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實際聯系理論,不是理論聯系實際,所以我們堅決拋棄夸夸其談、花里胡哨的理論演說家,我們只需要在某一行當干了15年以上、管理經驗超過10年的實干家,而且必須服務過世界五百強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或正規的內資企業集團,這是雷打不動的硬指標。 我們對講師的要求: 耐 心——能耐再大,有“能”無“耐”不行 細 心——講得再多,不掰開揉碎不行 責任心——才高八斗,不負責任不行 功德心——名氣再大,不普渡眾生不行 我們用講師的標準: 只教本人實戰經驗超過十年而且最擅長的專業領域。 講人力資源的一定是一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中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講財務的一定是一直從事財務管理的中高級會計師,講法務的一定是一直從事企業法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職業律師,在這個大前提下,其它的專業領域您再精通,也請留給屬于那個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這是鐵的紀律。 四、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基于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課程特點要求,我們采取獨特而且是原創的兩種教學方法,分別對應不同的班制。 適用于小班制(3~5人)的四步一慣法: 我說您聽,您問我答;我做您看,您練我判。一遍一遍,養成習慣。 適用于大班制的三合一動法: 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內容與需求相結合,東方智慧與西方思想相結合。講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互動。 五、不一樣的課程效果: 崗前學習1次等于在崗摸索至少5年。 課程效果要求:聽懂、悟透、做到、做好。 我們始終認為,在我們的教學模式下,學員聽不懂、悟不透、做不到、做不好的主要原因不在學員,講師需要從前述“四心”上找找原因。 六、不一樣的后續服務: 不論是人才還是企業,講師均免費跟蹤指導課后實踐一年。對于人才,成績優異者我們還要免費向合作企業推薦(日企除外)。
|